历史朝代   | 上古 | 夏朝 | 商朝 | 周朝 | 西周 | 东周(春秋战国) | 秦朝 | 汉朝 | 西汉 | 东汉 | 三国 | 曹魏 | 蜀国 | 东吴 | 晋朝 | 西晋 | 东晋 | 五胡十六国 | 南北朝 | 南朝 | 刘宋 | 萧齐 | 萧梁 | 陈朝/南陈 | 北朝 | 北魏 | 东魏 | 西魏 | 北齐 | 北周/后周 | 隋朝 | 唐朝 | 五代十国 | 宋朝 | 北宋 | 南宋 | 辽朝/辽国 | 西夏 | 金朝 | 元朝 | 明朝 | 清朝 | 近代 | 中华民国 | 朝代歌
历代皇帝   | 上古皇帝 | 夏朝皇帝列表 | 商朝皇帝列表 | 周朝皇帝列表 | 秦朝皇帝列表 | 西汉皇帝列表 | 东汉皇帝列表 | 曹魏皇帝列表 | 蜀国皇帝列表 | 东吴皇帝列表 | 西晋皇帝列表 | 东晋皇帝列表 | 刘宋皇帝列表 | 萧齐皇帝列表 | 萧梁皇帝列表 | 南陈皇帝列表 | 北魏皇帝列表 | 东魏皇帝列表 | 西魏皇帝列表 | 北齐皇帝列表 | 北周皇帝列表 | 隋朝皇帝列表 | 唐朝皇帝列表 |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| 宋朝皇帝列表 | 北宋皇帝列表 | 南宋皇帝列表 | 辽朝皇帝列表 | 西夏皇帝列表 | 金朝皇帝列表 | 元朝皇帝列表 | 明朝皇帝列表 | 清朝皇帝列表
当前位置:

边塞诗为什么在唐朝兴盛

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朝代之一,也是诗歌文化发展到达顶峰的时期。在这段岁月中,国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,百姓的基本生活也获得了保障,因此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,并且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,比如李白、杜甫等人。

而在这个时期,先人们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诗歌更是数不胜数,其中有一个类别的诗歌更是达到了顶峰。这就是——边塞诗。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与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,唐朝比较著名的有杨炯、高适、岑参、王昌龄及陈子昂等,很多经典边塞诗更是流传了上千年,比如王昌龄的《出塞》、王昌龄的《凉州词》、王瀚的《凉州词》、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、岑参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等。

看到这些诗歌,人们不禁要发出感叹,为何唐朝诗人如此喜欢写边塞诗呢?难道是因为唐朝喜欢打仗吗?其实不是,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。

第一,“烽燧不惊,华戎同轨”: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一般而言,人们之所以做边塞诗,有两个可能,一个是国家处于混乱之中,受到了他国的侵略。

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个王朝处于繁荣昌盛的时代,边疆地域广大,并且需要派遣一些优秀的人物前去镇守。而在这种时候,这些有情调的人看到了边疆的壮阔景象之时便会想到国家的繁荣,并油然而生自豪感,最终写到了雄伟壮观的边疆诗。

第二,“功名只向马上取,真是男儿一丈夫”: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。盛唐时期的中国是亚欧大陆上的霸主,是一个超级大国,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对于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,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的希望,更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做事,为国家开疆辟土,闯出一番事业。在这样的心态之下,人们便能够写出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”与“丈夫皆有志,会见立功勋”等诗句。

由此不难看出,唐朝时期出现如此之多的边塞诗,与国家的强盛、国民的自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正是因为国家的局势稳定,人们才能够在太平年代获得应有的教育,并且在从军之后可以利用知识抒发自己的情感。

而生活在盛世年代的人们对于国家是自豪的,对于国家的未来是寄予希望了,对于自己的未来是有所展望的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即使是身在边疆之人,都能够写出很多优秀的作品。


相关推荐